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6月的数据显示,具备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院共计1600家左右,实际绝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都在依托互联网开展各种服务。而据《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互联网医院真正能实现有效持续运营的不足10%,大部分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状态。现实中,能把一个小小的核酸检测业务做到位的医院都屈指可数。反思其中原因,主要是长期做医院信息化的人多为to B思维、功能思维,缺乏to C思维、用户思维。
不是互联网不好,而是没把互联网用好。当前互联网医院尚未实现有效持续运营的主要原因是:
1.认识不到位:简单理解挂缴查与电子处方,将线下业务的简单互联网化,缺乏战略高度认知;
2.系统不到位:用了互联网技术,但缺乏互联网思维,没有医患门户和良好体验;
3.运营不到位:仅仅是为了赶时髦拿牌照,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能力与运营机制。
站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该如何来理解互联网医疗?
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
现在各行各业,包括政府部门都在谈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股浪潮。
医疗机构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首先是患者需求升级,老百姓已经习惯在线办理业务;其次是新兴技术变革,从国家政策来看,从2018年开始大力推动“互联网+”;最后是由于疫情、DRG/DIP改革等医疗环境的变化,也在驱动医疗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主要转什么?
医院的三重职能分别为连接医患、业务系统和责任主体。
1.连接方式变化
医院跟患者的连接方式从线下门诊大厅转到线上。门诊诊疗以初诊为主;初诊前的轻问诊和复诊以线上为主;住院诊疗以危重症为主;病情稳定以居家和随访治疗为主。有了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医疗数字化及跨院区医疗业务协同加持,过去很多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新的数字化条件下未必需要住院或者到大医院看诊。医患的连接方式将会发生改变,不要把互联网医疗仅仅理解为一张电子处方。
2.协同方式改变
医疗业务协同是医院和诊所两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医院提供挂号、收费、药品、治疗、检查检验等医疗业务协同服务,诊所只是“医生+药铺”。传统的协同多发生在医疗机构内部,跨院区的较少。借助互联网,远程医疗和MDT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如图1所示。
其次要有生态概念(如图2所示)。生态的护城河很深,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态。
3.业务模式变化
互联网会带来业务模式的变化。包括健康诊疗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机器医生一体化等。医疗会逐步实现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
(1)在线化:互联网医疗不是简单线下业务的互联网化,而是医疗实现在线化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全新的业务模式与医疗生态。如图3所示。
(2)数据化: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据,数据来源于业务,又要反哺和支撑业务。包括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
在业务数据化中,真正好的数据应具备如下特点:全要素、全过程、全关联、一致性、实时性、可追溯、结构化、标准化、语义化。
在数据业务化中,数据需要和具体的业务场景相结合,同时实现可视化。以会诊场景为例,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专家要在短时间内做出诊断,需要把围绕病情最关键的信息,以临床驾驶舱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让专家过去要花长时间才能判断患者病情,变成只需通过2-3个页面就能做出诊断。好的数据能力还能通过数据找到背后规律,然后赋能业务。
(3)智能化:自2016年以来,医学人工智能尽管历经曲折,目前处于小低潮,但发展趋势毋庸置疑,一定有美好的未来。